网站首页
Home
品牌聚焦
Nav
品牌企业
Nav
品牌技艺
Nav
品牌产品
Nav
品牌人物
Nav
品牌经济
Nav
品牌文化
Nav
品牌公益
Nav
中原寿乡
品牌美食
名胜古迹
厚重夏邑
名家摄影
雷锋救援队
搜索
厚重夏邑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二十三“北堂眉寿杨氏坊”
北堂眉寿杨氏坊(文/东方一红) 这里说的“杨氏寿坊”,位于中国长寿之乡夏邑县西南的桑堌乡吴寨村,距夏桑公路约2.5公里,牌坊的主人杨氏是清顺治武进士、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的夫人,也是康熙武进士、西安副都统刘官统的母亲。在清朝两度旌表诰封一品太夫人的背景下,杨氏夫人独享尊崇,倍受世人所关注。 这是一座“三间四柱”青石材质的门洞式纪念性牌坊,高约5米,阔约7.5米。其古朴典雅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二十二“书家王铎过夏邑”
书家王铎过夏邑(文/东方一红) 谈起中国书法史,明末书法家王铎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,他与董其昌并称“南董北王”。作为一代书坛巨匠,以其雄强奇肆的风格,枯湿浓淡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,成就了独属于他的精采,影响着后世的书风。关于这位大书法家与夏邑的渊源,据《王铎年谱》载,明崇祯八年(1635年)十二月,王铎率家眷奴仆十人,赴南京上任,始乘舟沿黄河东下,在河南东部之虞城登陆,由虞城而夏邑,由夏邑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二十一“访古探幽清凉山”
访古探幽清凉山(文/东方一红)夏邑无山,在豫东平原上一望无际。这里所谓的清凉山,实际上是一个大土丘,位于县城西南马头镇魏庄村,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的堌堆遗址。2000年9月,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相传这里高大巍峨,郁郁葱葱,每到春夏之际,人们到此登高望远,乘凉避暑,谓之“清凉”也,因而后人俗称此地为“清凉山”。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,大约在东魏时期,这里曾建有一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二十“金礼孝感枇杷洲”
金礼孝感枇杷洲(文/东方一红) 枇杷洲位于夏邑县城西南部沱河生态风景区两河口上,毛河、响河在这里交汇后流向沱河,形成了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,因满岛遍植枇杷树,而得名枇杷洲。这里四季郁郁葱葱,绿树成荫,风景如画。 在枇杷洲的观鹤亭东侧,矗立着一尊历史人物雕像,在满岛枇杷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。这就是明代时任夏邑教谕的金礼。 明正统二年(1437年)金礼从浙江金华来任夏邑教谕,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九“梁园遗踪牛王堌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九:梁园遗踪牛王堌(文/东方一红) 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写道,“孝王筑东苑,方三百里,广睢阳城七十里,大治宫室,为复道,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。”这里说的东苑即梁园,又名梁苑、菟园、睢园、修竹园,为西汉梁孝王刘武营建,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。 翻开史册,三百里梁园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,流淌着历史诉不尽的繁华,仅太白先生一句“一朝去京阙,十载客梁园”足够引起天下文人热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八“监纪图里绘春秋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八:监纪图里绘春秋(文/东方一红) 在夏邑博物馆的展厅里,陈列着一组丝绢画卷《监纪图》,该图绘于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,共由14幅分图组成。卷首“宣威罗甸”四个大字由刑部尚书于凖题写,“监纪总图序”是由礼部尚书陈诜撰文并书。其下12幅图分别绘有“奉命监纪、蠲吉誓师、整装起行、按图筹画、俨门渡江、遵旨宣化、布阵搜山、公审招解、悬赏擒献、苗众输试、欵渝安抚、班师凯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七“北宋名臣李惟清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七:北宋名臣李惟清(文/东方一红)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积淀中,《宋史》作为二十四史中篇幅较为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,犹如一壶经年老酒,越久越醇,越陈越浓。 翻开《宋史》第二百六十七卷列传第二十六篇“李惟清传”中这么一段记载“李惟清,字直臣,下邑人……”这里说的下邑即今夏邑县,这里说的李惟清就是夏邑枢密李氏的始祖。 李惟清作为载入《宋史》为数不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六“崇正书院承文脉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六:崇正书院承文脉(文/东方一红) 夏邑作为华夏之邑,孔子祖籍,历来是豫东重邑,其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。先贤们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人生追求,促使官办“书院”的产生。特别是诗书传家、耕读继世的民风,更加奠定了孔祖文化传承的基础。 滚滚历史长河中,崇正书院自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至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在三百余年时光里,随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五“平当官至汉丞相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五:平当官至汉丞相(文/东方一红) 走进夏邑天龙湖畔,在一片柳绿花红的掩映下,高大雄伟的“天龙胜境”石牌坊,四柱三门,直耸云霄,分列左右的“历史沿革”和“历史名人”文化墙上,镶嵌在右侧的首位名人,即是汉丞相平当,其全身画像和事迹简介在阳光照射下分外醒目。 说起平当,字子思,梁国下邑(今河南夏邑县)人。其祖父平戬,曾任西汉汉中(今陕西汉中市)太守,颇有治家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四“梅林村里传逸事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四:梅林村里传逸事(文/东方一红) 夏邑西南十里许,何营乡境内有一处古老的村落,是为梅林村,村民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着简朴有序的生活。村口一条笔直的油路直通村内,两侧树木郁郁葱葱,一排排楼房在绿荫的掩映下,宁静而祥和。时不时过往的汽车响起几声鸣笛,或夹杂着几声犬吠,打破了这片村落的沉寂。 说起梅林,村内倒无一“梅”姓,但问及梅林村的由来,村民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三“邑中望族大柳李”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三:邑中望族大柳李(文/东方一红) 关于李姓的起源众说纷纭,据传上古尧帝时期,皋陶任大理之职,其子伯益被赐“嬴”姓,后子孙三代世袭大理一职,便以官“理”为姓。皋陶后裔理征因得罪帝辛被处死,契和氏带理征后代理利贞逃难时食李子充饥而活命,为躲避追杀,遂隐去原姓,改姓为“李”。又据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理利贞后裔老子姓李名耳,因理、李二字古时相通,其后世皆以“李”为姓。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二 “堌堆深深遗旧迹”
堌堆深深遗旧迹(东方一红/文) 夏邑堌堆,自古就有十八堌之说,有文字可查的当是载于嘉靖24年(1545年)《夏邑县志》之卷一“地理篇”中的一段描述,其曰“堌十有八,时已亡其三,今抵寻其十五,余缺以俟”。在《辞海》中“堌”字解释为河堤,多用于地名。今人多把“堌”与“堆”相组合在一起,即“堌堆”,《辞海》中并无“堌堆”一词,而在山东版《学习字典》中则加入了“堌堆”一词,解释为大土堆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一: 延寿庵碑说陈陛
在夏邑桑堌苗桥村东南的田野之中,伫立着一块明代石碑,失修的碑楼里古碑沧沧,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剥蚀,除碑首上部有道裂痕外,其余保存较为完整。该碑面南向北,高约2.2米,阔0.7米,厚0.2米,碑正面字迹尚可辩识。由碑首、碑身、碑座三部分构成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十 “风雨沧桑大圣寺”
风雨沧桑大圣寺(东方一红/文) 沿郭庄农贸区向北行驶5公里,入张庄村向东600米处,就到了大圣寺,只见红墙黛瓦、雄伟壮观。进得山门,如同步入一段悠久的历史。天王殿、华严殿、钟楼、鼓楼、大雄宝殿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,绕过大雄...
厚重夏邑•魅力传说
一·栗地传说 夏邑古为栗地,据传是上古帝王栗陆氏所居之地。栗陆氏承袭庖牺氏(又称伏羲氏)之号,属于东方风姓部族。这里气候温和,土地肥沃,沼泽棋布,栗林茂密,《庄子,盗跖》日: “古者禽兽多而人少,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。昼拾橡栗,暮栖木上。”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九 “栗城十景访旧踪”
栗城十景访旧踪(东方一红/文) 古邑栗城,自栗陆氏建都,战国筑城,秦置栗县,直至宋元明清,无论是称下邑,或是称夏邑,千百年来,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,既有着秀美的田园风光,也有着悠久的景观名胜。由此形成的“栗城十景”更是以独特的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八 “夏邑古城话今昔”
夏邑古城位于县城中心西南,其四围八水,烟波浩渺,三千亩水面碧波荡漾,是一处罕见的集城湖城廓城池三位一体的古邑城池。这里是上古古都,华夏祖地,栗陆氏在此建都,妣少康在此中兴,这里也是夏商时期的主要都邑,秦置栗县,周朝属宋国,汉朝属梁国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七 “隋唐运河今安在”
隋唐运河今安在(东方一红/文) 从夏邑县城出发,往西南方向大约十七公里处,有一座繁华的古镇,名曰济阳。因其位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岸,古代取南为阴,北为阳,以“济水之阳”而得名济阳。 沿济阳镇东行一公里,就到了大运河遗址刘铺村,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六 “祖逖北伐居谯城”
祖逖北伐居谯城(东方一红/文) “隔河见古树,因忆古谯城。楚王营建时,意在主齐盟。诛贤信奸倭,国为子胥倾。兴废如浮云,沧桑凡几更。祖逖负大志,淮阴曾驻兵。一从得太邱,此地为所并。天意挫英杰,中原龙虎争。空传击楫誓,大攻不克成。感叹...
《厚重夏邑》系列之五 “孔子还乡留圣迹”
孔子还乡留圣迹(东方一红/文) 在夏邑县北七公里,座落着一处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,只见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,结构精巧的飞檐斗拱,造型美观的红色廊柱,绚丽多姿的彩绘,还有四周石质台基和回廊栏板,完全是按照中国孔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,并且还...
上一页
1
2
下一页
夏邑本土品牌
孔祖酒
张福华桶子鸡
古栗烧牛肉
要麻正宗小磨香油
汉梁王酒
葛根花茶
河南老字号景盛昌食品
冉家五香糟鱼
纯红薯粉皮粉条
黄桃罐头
张家馓子